
慢性發炎別輕忽!及早根治才能避免釀成大病!
Dec 22. 2023
你聽過「慢性發炎」嗎?我們都知道,發炎反應是身體對付外來病原體的正常防 衛動作,例如當我們被蚊蟲叮咬之後,皮膚馬上會有紅腫熱痛的感覺,一陣子又會恢 復原狀,這叫做急性發炎反應,身體在遇到外來的刺激性物質時,免疫系統便會有所反應,讓各種免疫細胞攻擊外來物、分泌一些促發炎物質,從而產生紅腫熱痛的感覺,當外來物被清除之後,身體也會慢慢復原。
那慢性發炎呢?
慢性發炎是持續數個月至數年的緩慢、長期的發炎,會造成慢性 發炎的原因包括:
• 經常反覆性的急性發炎造成
• 長期的壓力使得身體的免疫系統功能失調
• 長期暴露在容易刺激發炎的環境中,例如空氣汙染、粉塵、煙霧
• 過度肥胖、脂肪細胞過多,會使身體產生過多的發炎訊號造成全身慢性發炎
• 引起急性發炎的病原體沒能及時被消滅,例如結核桿菌、寄生蟲等
• 自體免疫疾病,本身的免疫系統誤將身體的正常成分識別為外來物並攻擊健康組織,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雖然短期的發炎反應對於保護身體組織不受到更嚴重的破壞是有幫助的,但當轉變成慢性的發炎反應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當慢性發炎持續時,就像是身體一直都處於戰場上一樣,免疫細胞會以巨噬細胞及淋巴球為主要,繼續產生發炎細胞因子、生 長因子、氧化因子、酶等物質,使組織造成損傷、纖維化或形成肉芽腫。
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如何?
處在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下時,最直接的感受便是身體各處感到疼痛,如關節痛、肌肉痛、慢性疲勞感、失眠、情緒問題、胃腸道問題、經常感染等等。
但是可不只這樣,如果慢性發炎一直遲遲沒有解決,會漸進式的對身體器官造成傷害,衍伸成其他慢性疾病,包括:
• 心血管疾病,發炎反應會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免疫細胞及血小板的聚集, 可能導致血管硬化、狹窄,演變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 發炎性腸道疾病,長期的發炎使得腸道中出現潰瘍,影響營養素吸收的能力。
• 糖尿病,活躍的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會浸潤胰臟並持續釋放發炎物質, 並造成其他大小血管的病變。
• 腎臟病變,腎臟中有密集的微細血管網絡,透過這些微細血管來過濾身體中的 廢物,當發炎狀態使得大小血管病變,連帶也會影響腎臟的正常功能。
• 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被環境因子所誘發,將引 起免疫細胞浸潤、釋放發炎因子,使關節局部發炎。
• 過敏性氣喘,慢性發炎引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使得氣管發炎並造成氣管組織 的破壞。
• 阿茲海默症,在老年人中,慢性的發炎更容易引起認知和記憶力的問題。
• 癌症,慢性發炎反應使身體組織器官長期受到破壞,更容易使癌細胞產生。
當發現自己有慢性發炎時,該怎麼做呢?
慢性發炎絕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要整體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壓力來源,靠著長期的調整來降低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況,平時的飲食可以多做一些改變或增加一些抗發炎食物來輔助改善發炎反應:
1. 減少飲食中的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畜肉禽肉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而炸物會使脂肪變性產生反式脂肪,這些脂肪都是促使發炎反應加劇的因子。
2. 以好油取代壞油,適度以植物油、魚類油脂來取代其他動物性油脂,因為它們含有很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降低發炎反應。
3. 攝取膳食纖維,均衡攝取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發炎物質的釋放。
4. 足量的蔬菜與水果,蔬菜水果中富含各式各樣的抗氧化、抗發炎物質,亦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是用來抗發炎的最佳武器。
5. 特殊的抗發炎食物,有些天然食物中存在著很強的抗發炎物質,也可以選擇性添加於自己的平時飲食中,如薑黃、莓果多酚、花青素等。
慢性發炎可以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每個人都應該在身體出現一些慢性發炎的警訊時就開始注意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不要讓小病成大病時才來做事後補救!
參考資料來源:
1. 1. Pahwa R, Goyal A, Jialal I. Chronic Inflammation. [Updated 2023 Aug 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93173/